close

一個自臉書送出的活動信息:「我們會於下星期五或六有聚會嗎?我很掛念你們,而且這星期我比較有空。」

 

有空?沒空?忙碌與否,視乎你的看法而已。社會新鮮人說他下班後要參加應酬,回到家已是清晨三點了;職業女性說她沒有下班的時間,就算公司忙完了,回到家還要照顧老公和小孩;貴婦太太說她每天都要吸取流行新資訊,還得花時間做保養和保持完美的身段;退休老人說他早上陪老婆去飲茶,下午約了朋友下棋,晚一點還要去接孫兒女放學。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,常常羨慕別人看似悠閒的生活,甚至說其閒來無事。

 

然而,生活方式是不能比較的。

 

活動發起人是好友T,她畢業後於一家大公司就職,不到半年便獲得升職。看著她仕途順利,做朋友的當然替她高興了。不過,自此跟她聊天的話題總離不開「忙」這個字。能作為朋友的傾訴對象,我真的很高興,卻也感到無奈。m說會議太多,使她沒空吃午餐。頻繁的加班,令她沒了私人時間。假日也要回去工作,覺得自己太可憐。從來,八小時工作時間都是紙上談兵,「加班」是我們最討厭的工作夥伴。若果加班能賺錢,或者會對它又愛又恨吧。 

生活在節奏急速、事事講求效率的國際大都會,「快而準」是力爭上游的基本要求。常言道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假如說生活給人帶來沉重的壓力,亦可以鍛鍊能力、發揮潛在的才能。有人說,或許她想表達自己有多努力工作,甚至是能力很強,公司和同事不能沒有她;對我而言,重複說著工時多、沒假期,除了替她感到可憐,便是悲哀。時間與效率是正比例嗎?抱歉,我從小就很不認同這看法。因此,我只好淡淡地回應她一句「辛苦了」。

 

曾聽說過,很多人在念書時期和投身工作後都有很大的差異,我的身邊也不乏例子。T是外國人眼中典型的香港人,一般的評語少不了「勢利且實際」。從前,我曾半開玩笑地對m說,「妳的敵人下場肯定很可憐,被害了也不知道,還會向妳訴苦。」沒想到,類似的事件確實發生了,於畢業後不到一年。

 

她平常很喜歡在msn上和我聊一下有關工作的事情,有天的話題便是她如何陷害一位同事;不對,T說她只是跟其他同事訴苦而已,「挖洞」的是其他人。根據她的形容,同事是一個笨手笨腳,卻很愛偷懶的人。這樣子的同事的確很不受歡迎,可是看她說得多麼理直氣壯,真的感到有點心寒呢。我該稱讚自己早就洞悉到這趨向嗎?回想昔日那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小女生,雖然不容易交心,卻也不作小人。香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──黃毅力先生說過,「自我」這個毒瘤會驅使自己作出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和抉擇。常言道「人會變,月會圓」,月亮會隨著時間變化,人當然也會隨時間、經歷而改變。

 

剛出生時的我們如一張白紙,然後隨著時間增長閱歷,為自己專屬的畫布繪上各種不同的色彩。人生中,會有很多需要我們下決定的岔路,經過多次覆蓋與修改,方會成為一幅充滿豐富色彩的油畫。德國哲學家Arther Schopenhauer曾經在《生存空虛說》一書裡說過,「我們的生活樣式,就像一幅油畫,從近看,看不出所以然來,要欣賞它的美,就非要站遠一點不可。」油畫,近看只看得見被塗抹得亂七八糟,卻正是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油彩,形成豐富的色彩層次和光澤度。

 

香港首富──李嘉誠先生曾說過,他曾試過每星期工作七天,每天至少工作十六小時,晚上還要自修,加上工廠人手不夠,他要身兼買貨、接單等工作,經常睡眠不足,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。他,印證了「成功非僥倖」這句話,與其花時間去羨慕或妒忌,倒不如為自己而努力。一幅能讓人目不轉睛的作品,背後都藏有獨一無二的故事,總有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之處。

 

「人生如畫」這幅畫要怎麼畫,就看繪畫者的心態和感受,有人喜歡抽象,有人喜歡寫實。正如Arther Schopenhauer說過,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所有的,卻總是想到自己所沒有的。如何繪畫、賞畫,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,值得我們終身學習。

arrow
arrow

    蔓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