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天,在網路上看到一篇讓我感觸良多的文章。在中學時期,筆者因成績優異被派到香港其中一間名校。一直以來,香港的名校是富家子弟的地方,只有少數成績很好的學生能入讀。無疑,那裡的師資、設備都非常好,同時學費也貴得很。筆者憶起十多年前的泛黃舊事,驟眼看寫的只是名校,但帶出的是整個香港教育。

筆者在文章裡提到「名校,就是如此現實。它貫輸的價值觀是七個字——識時務者為俊傑。不單校長,老師、同學,都很懂得做人——做一個成功的主流香港人,當然離不開一個錢字。」心,感到有點刺痛,這便是我生長的地方。現實的不只是名校,而是整個香港。記得,這就是我剛念初中的第一課。曾經,應該說到如今,我還搞不清楚為甚麼要。說得好聽是會說話,不好聽就是虛偽,還不是一樣。

再來的是,「名校精英制,簡單來說是套用職場遊戲規則——勝者為王敗者為寇,職場的上位伎倆,名校生早在少年十五二十時就學懂——懂得識時務、懂看人眉頭眼額、懂把握機會表現自己長處。但少女含苞待放的天真純情,去了哪兒?年輕人對社會的熱血,為什麼丁點都不見?」有人說,學校便是一個小社會。這句話,念書時候的我確實深深體驗過了。初中時,我念的是精英班,得到的都是同年級最好的配套。後來,因為選科的關係,我不再是精英班。記得,當時老師們紛紛來找我討論選科的事情,「妳明明有實力到精英班,不要選修那些學科吧」,甚至說「如果妳進去那些班別,會讓他們扯後腿、影響妳成績」。可惜,我對精英班的學科沒興趣,最後依舊堅持自己的決定。

沒錯,當你掛著「精英」的名牌,就有不一樣的待遇。那時候的我進了普通班,發現兩者有很大的差別待遇。由於來自精英班的關係,老師們會給予多一點照顧、提點。即使我犯錯了,也是有苦衷,或是受人教唆,甚至是被人陷害。因為,精英班全是乖孩子。這可笑、愚昧的想法充斥著我們接受教育的地方-學校。有關教育,筆者的文字讓我很深刻,「教育的終極目標,是訓練每個人的獨立思考、批判思想。但名校在這方面做到幾多?名校最成功的,是它大批倒模生產一個個典型香港人——實際、精叻、識上位、識表現自己。但更深層的價值——真、善、美,名校又教了幾多?」現今的教育十分成功地培養了一個個典型香港人,只有我這少數的瑕疵品、劣品。看著認識的人從純真到虛假的笑容,從發自內心到公式化的談話內容,感覺很悲哀。一個、兩個、三個……最後漸漸數不清了。

老實說,能身為瑕疵品,我很開心。要知道,不依從大眾喜好而活出真我,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。縱使我對這一切都不認同,還是要接受這事實的存在。為了保護自己、在社會裡生存,遊戲規則是必修課。不同的是,我不會習慣、迷失自己,成為人偶。

arrow
arrow

    蔓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